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九百九十三章 铁火(完)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并迫令违抗她的群臣为辽太祖殉葬。其中有一臣子道,先帝亲近之人莫过于太后,太后何不

    殉葬?一时间群情激愤。

    那应天皇后闻听答道,诸子幼弱,国家无主,我非不想殉葬,是不能殉葬。说完就提刀砍下自己的手腕,命人将断手送到辽太祖的棺椁内从殉。此举吓得满朝文武战栗。

    这女人的狠劲,时青很喜欢,所以他到了临潢府以节义寺为核心,营造新的城池。

    至于守御圈子的外围,则是辽人所建设的城池基础。层层叠叠的废墟足以阻止蒙古人的骑兵奔走,格局和当年郭宁起家的莱州海仓镇相似,算得上易守难攻。蒙古人围城容易,想要破城,却千难万难。

    只不过隔三差五,有骑兵在城外往来奔驰,发出轰隆隆的声响,还有异族吹角吹哨或者此起彼伏的叫喊声响,让人有点心烦。

    蒙古人的精锐哨骑也就是所谓阿勒斤赤,更是一天比一天迫近。在三四天以前,他们就时不时策马冲过坍塌的旧城墙,然后掠过阳德门的城楼,往上射出箭矢威吓了。

    坐视蒙古人直逼城下,当然不行。

    所以时青也派出了他最得力的精骑,试着在废墟间的蜿蜒道路与蒙古人狗斗,将他们驱离废墟地带,至少也要持续骚扰,不容他们从容落脚。

    红袄军泰山各部的将领们,手下接受整编的节奏不快。时青的这队精骑,大都是他的老部下,在草原上正面厮杀的本领或许一般,却很擅长在狭窄复杂的环境下进退周旋。

    双方时不时地接触,断壁残垣之间时不时传来兵器磕碰或者弓矢拨弦的崩崩声响。

    城楼上聚集了不少人,当值守备的将士几乎都上了墙眺望。每隔一会儿,就发出欢呼或者叹息。这些大声喧嚣的,是从城里临时纠集起来的壮丁。他们中除了少量退伍的老卒以外,大多是想来北方碰运气发财的城市游民或者农夫。

    这些人敢于背井离乡,在地方上自然算得上有胆色的。奈何经历的战争场面很少,所以一个个的特别激动。

    不得不承认草原民族的凶悍,落马的人里,时青所部居多。眼看着蒙古人后继又有骑兵不断迫近,白音戈洛河的上下游全都飘起了烟尘,城楼上的气氛从一开始的热烈渐渐转冷。

    时青拍了拍垛口,有点恼怒地道:「开门,加派人手,先把我们的伤者接回来!」

    早有另一队勇士准备完毕,得令便往城楼下去。

    另外有传令兵鸣金示意。

    听到号令的骑兵们随即也分出人手,去掩护散落在各处的伤员。只是蒙古骑兵趁机咬到近处,不停地射箭,骑兵们一时非但摆脱不了他们,反而被纠缠得更紧。没有己方骑兵的掩护,接应伤员的人手也不敢散开。

    时青皱眉看着这情形,觉得有点古怪。

    蒙古人早年搞过走马堆土破城,现在这个屯堡外围,都是辽人留下的土砖破墙,还有大块的夯土。所以蒙古人如果用大军四面合围,不计死伤地攻城,在这里能收集利用的物资真不少。

    可蒙古人围城十日了,并没有强攻猛打,却不断派遣小部队抵近威慑。

    用少量人手和己方争夺这片城外废墟地带,对他们并没实际的好处。就算逼退了守军,蒙古人也没法在这里安营扎寨,守军随时可以从城里突出,反复滋扰。

    那么,蒙古人的目的何在?

    守军将士们这会儿做了个漂亮的反冲击。藉着一处斜坡地形,上百人同时猛冲,一下子把追击缠咬的蒙古人逼退了。蒙古人发出恼怒的叫喊和惨叫,迅速后撤。

    先前不敢散开的步卒们连忙狂奔出去接应。

    最外圈百数十人猛冲,城门下又是数十人骤然散开,便一下子暴露了打开的城门。

    这其实算不得破绽。守城作战时,城门随时启闭,是确保己方能

    反向清扫城池周围的必要条件,关起城门被动挨打才是找死。临潢府既然城池坚固,兵力不缺,时青没有放弃战场主动权的道理。

    可就在这时,忽然有一群身上披着枯草的汉子,忽然从断壁残垣间跳起,然后全速向城门冲刺。

    「娘的,虏人女干诈!」

    时青立时猜到了,原来蒙古人是打着另伏精锐夺取城门的主意。他骂了一句,随即转身下城。人在步道上奔走,口中连声吩咐,喝令再调兵力,随他阻敌。

    这种小伎俩有点威胁,但也无需太当回事。城外地形如何,守军日常出入,比蒙古人熟悉太多,蒙古人要瞒过守军的眼睛,出动的人手必然少之又少。守军只消沉着应对,逼退敌人不难,只要不出什么大乱子,城门都不用关!

    想到这里,时青已经扑到城下。

    他早年在红袄军中素有剽悍之名,这两年虽然养尊处优了点,武艺却没落下。人到平地,他双足点地发力向前,整个人几乎横了过来,躲在铁盾后面。

    蒙古人若以箭矢来射,断然伤不到他分豪。而若迫近厮杀,立刻就会被挟带巨大力量的铁盾撞到失去平衡,时青则恰好藉着冲撞的力量止步甩臂挥刀,斩其首级。

    连串的动作,都是在沙场出生入死锤炼出的,动作流畅至极,也根本无需细看前方敌人。战场本能就是如此,根据风声或余光反射,自然就能发出后继的杀招。

    但时青在余光里没看到敌人的动向,只看到好几个黑沉沉的圆球从头顶飞过。

    圆球好像是铁的,又好像是陶制的。有的砰砰地撞上了时青身后同伴的盾牌或者撞上了城门洞,流出黑色粘稠的液体;也有的在空中就发生爆炸,把碎裂的铁片或瓷片炸得四处飞射。

    这是铁火炮,是火药武器!活见鬼了,蒙古人也学会用火药了?

    此前中原厮杀的时候,定海军攻城掠地,常以火药武器为杀手锏。女真人用兵虽然稀烂,火攻什么的倒也不少见。至于南朝宋国,传说他们稀奇古怪的火药武器更多。

    但蒙古人用出这一手,还是首次。莫说时青没有预料,大周对着蒙古的整条放线,也都没做过面对火药武器威胁的预案。

    所有人都确信,在火器上头,己方有而蒙古绝无。以蒙古人粗劣到可笑的治理体系,根本就维系不了制造火药武器所需的诸多环节!

    现在时青忽然明白,大家伙儿想错了。蒙古人发起狠来,竟能办成点事儿!

    他忽然觉得喘不过气来了。

    巨大的震动使他没法奔跑,整个人跌落地面。他耳朵嗡嗡作响,抬眼看,看到大股浓烟还有升腾的火舌笼罩在城门内外。

    跟随他出城作战的将士们虽然大都以盾牌护身,但在爆炸之下,一大半的人都被威力波及,人仰马翻。有人的断腿被炸到城墙夯土上,黑红的鲜血从应该是膝盖的伤口往外流淌,染红了黄褐色的土层。

    时青眼前呈现出十分残忍的景像。他张口想要呼喝立即关闭城门,从喉咙里涌出的却不是话语,而是一口口的血。

    下个瞬间,他看到有同伴在地上打滚,试图把粘上的火焰压灭;又看到有人扑上来,扯着他的手臂往后拉扯。或许拉扯时用力太猛,时青觉得脑袋晕眩,视线模糊,然后他就失去了意识。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